真知 赏趣 修为

 

欢迎光临“真知·赏趣·修为”网站! 

本页其他内容导读    English Version

      专注于事业或者学业的我们,总有不时回望往日的时候。在经历了世故人情、事业沉浮、反思一番、再细细体味以后,重新静下心来,抬头望远,目力所及其景观视野和达致的高远度会有不同。我们沉浸其中的一切,有哪一样它在“生活”之外?而“生活”何尝不是一个过于平常的词藻?它如何能够表达我们所历经的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怒不可遏,还有愁肠百结和忧思绵绵?如何能够承载我们所体验的心如止水、清静澹泊?既有惊涛骇浪,也有平淡无奇。这,就是生活!

      生活中,我们偶尔会仰望苍穹或是俯视脚下,会被眼前的一切莫名其妙地攫住:这一切何以没有是任何别的样子?它就是它现在所是?这一切背后是什么?我是谁?在做着什么?为了什么?将去向哪里?……

       “上帝死了”之后,人如何独自前行?我们身居其中、早已习惯的生活,除了现实和乏味,真的别无深意?人类奔向远处的志向能够消磨多久?或者,远方除了遥远,真的“一无所有”?

      我们的孤傲和超越,到头来与平庸和流俗并无二致?高贵、节制与卑俗、放纵没有差别?世间最可贵的价值结果都归于空无?在死亡面前,生命无法造就高越的意义和价值?

    有人说,如果面对寂邈的宇宙仍然要感到脚下坚实、心中安稳,我们的选择并不很多——安于市井、借助童话、拥抱艺术,朝向信仰,或者思索求解……

         哲学家说,我们来思索……

      从世界的最后根源,如何可以了解这根源?从我们由以思索的语言,到表征不同生活方式的文化,哲学家的殚精苦思和鸿篇巨帙揭示给人的是怎样的答案?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苦苦求索,在持续的迷茫和短暂的明了之后,离开了……留下来的是我们,仍然在这个令人欣喜、 令人困惑、令人烦愁、令人悲伤,也令人愤怒和惊恐的世界……

          私欲还在集结、苦斗、挣扎着抗争……。哲学告诉我们的似乎也并不恰好是我们想要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在喜欢那些把生活中受到流放的自己称颂为“移民”的诗人。然而,实在没有什么比诗更直接地抒发生命的意志和生存的意义了。只是,诗的时代似乎红移到太远太远,如山的诗卷失却了诗的血性……那些假花比真花似乎更加妩媚动人。乔装打扮的假诗人显得比真的、用生命去书写诗歌的真诗人更受到追捧!

      调查显示,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属于最累心的职业类型。因此,如果决计要从事这烦累的职业,我们不能没有一点休憩。于是,就有了来一点“最后的凡俗趣味”的必要 ……

      幸好还有音乐——音乐能具体,也能抽象。舒驰被箴言和悖论搓得发紧的神经似乎就非音乐莫属了…… 用灵感与律动表达的惬意与伤怀,与用概念和逻辑拼贴的真理和谬误都是独行者偏好的美食。人们喜欢称颂德国古典哲学的深邃,其中只有少数人了解德国古典音乐中的智慧。其实,听不懂德国古典音乐却能高谈德国古典哲学的人其“才智”多少是有些可疑的。

      就算是仅仅只为附庸风雅,一个用他对音乐的喜好掩饰其浅陋的人,也会比用别的方式故作姿态要显得更有涵养、更加有趣一些…… 

     抹掉“我”的头衔、学位和尊称,擦除他人的信赖、质疑,赞誉、贬损,友善、敌意…………“我”还拥有些什么?那些“我”愿意或者不愿意承受的;喜欢、不喜欢面对的;高兴、不高兴迎候的人和事依然扑面而来。大限来临之前,这些还会一直涌进“我的世界”……而这,还是生活。

  “生活”最重要的时刻是当我们出离了琐屑和常规,进入静谧的冥想,努力把 “我” 揉入“它”、揉进“一”,用“灵”来安抚“心”与“物”的纠葛的内在的时刻!

      如果没有一个“灵性”扩展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智慧”,“生活”如何能够清除错误,避开愚昧?所以,扬升之路才是正途。显而易见的功利算计时常就是最大的障碍,如果你的人生本应朝向智慧……

      进入您视野的,是一些无法还原为本来面目的零星碎片。它们被世事搅扰,在静默中徘徊、沉淀,然后皱缩成:真知、赏趣、修为和观点……升华的雾霭后面,你将看到的或许是:

         你和你生命的应有之意……


 

学术新闻


学术年会暨成都信息文化论坛:“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智能社会”将于5月28日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开幕(新)

2021学术年会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研讨会”将于6月19-20日在天津南开大学哲学院召开

高新科技前沿哲学问题及科学哲学新理论研讨会2020年8月18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成功闭幕(会议报道

高新科技前沿哲学问题及科学哲学新理论研讨会将由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承办会议通知

首届“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开幕(会议报道)

第四届全国自然国学“中华传统整体论科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研讨会”在曲阜召开(会议报道

南京大学哲学系人工智能哲学工作坊2019年5月24-26日成功落幕(会议报道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年暨“人工智能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在长沙理工大学圆满落幕 点击浏览会议报道

全国“科学审度与美好生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8北京信息文化论坛:“区块链技术应用及其社会影响”在友谊宾馆成功落幕!

教学公告:

           1、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点击浏览《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详情






           2、本科生通识课程《科学哲学》点击浏览《科学哲学》课程详情

“真知·赏趣·修为”网站 首页其它文章索引

柏克定律

  “一切现状都是过去历史的产物,既然我们无法与过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那么最好的办法就莫过于向过去汲取智慧并明智地加以利用。除谦逊地低下头来向过去的经验学习外,我们还找不出其他更聪明的方法。”这是保守主义奠基人、伟大思想家柏克的反省。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开启了人类现代政治的历程,但它惊人的血腥又令人震惊。专制者被打倒了,为何一夜之间又冒出成百上千的专制者?在一片赞美声中,柏克为我们展现出伟大思想的魅力,特别是他的“毁灭性的破坏终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的出现,唯有它才能够维持社会免于全面的混乱和崩溃”成为了“历史学史上最罕见的准确预言”。

  一方面,柏克道出了暴力与专制统治互为循环的历史定律,另一方面,通过暴力建立的现代政权,唯有接续上本国本民族之政治文化传统,回到秩序和传统的轨道上来,方能繁殖养育,长久发展,此观点被后人称为“柏克定律”。

    深入阅读:与柏克定律有关

真知灼见

 
Blog Summary Widget